自动驾驶技术号称要"颠覆出行",但现实往往比科幻更魔幻。近日,重庆永川的一辆"萝卜快跑"无人出租车,用一场自由落体运动证明了:即便算法再先进,也敌不过市政挖坑的"物理魔法"。
事故现场:无人车的"自主决策"与市政的"惊喜盲盒"
据目击者描述,这辆白色无人车以精准的路径规划,一头扎进了3米深的排水沟槽——讽刺的是,这个坑槽6日早上才开挖,堪称市政送给AI的"当日限定陷阱"。车内那位初中女生恐怕没想到,自己成了"自动驾驶遇坑自救"的活体测试员。幸好市民们反应迅速,用梯子上演了一出《拯救大兵瑞恩》的重庆社区版,而女生毫发无损的结局,总算让这场闹剧没变成悲剧。
技术神话的裂缝:100%无人驾驶的"100%尴尬"
"萝卜快跑"曾高调宣传在永川已实现100%无人驾驶,运营面积超130平方公里。但显然,这"100%"里不包括"识别市政施工坑槽"的能力。更幽默的是,车辆侧翻后,"萝卜快跑"的危机公关速度远不如市民救援——工作人员赶到后第一件事是给车盖遮羞布,连夜运走的架势仿佛在说:"这届AI不行,得回炉重造。"
展开剩余53%责任罗生门:AI、市政与"薛定谔的警示牌"
事故暴露了自动驾驶落地最荒诞的悖论:市政部门说"刚挖的坑",无人车说"地图没更新",而运营方萝卜运力公司至今保持沉默,完美诠释了"代码不会撒谎,但会装死"。永川新城管委会那句"正在核实"的万能回复,更是给事件蒙上经典官僚主义滤镜——毕竟在自动驾驶时代,连责任认定都要先等系统打补丁。
幸存者偏差:乘客没受伤,但行业已内伤
女生平安脱困值得庆幸,但这次"坠坑事件"却给行业泼了盆冷水:当无人车连马路牙子和施工坑都分不清时,所谓的"颠覆性技术"恐怕还没资格考科目一。工作人员那句"官网留言2-3天回复"的售后标准,更是让自动驾驶的"未来感"瞬间退化到邮政快递水平。
这场事故像极了一则科技寓言——当自动驾驶的算法骄傲地宣称"人类司机该淘汰了"配资炒股平,现实却用一道市政沟槽教会它做人。或许未来某天,"萝卜快跑"的升级日志里会多一条:"新增功能:识别挖坑,无论是字面意义还是隐喻意义。"
发布于:北京市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