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曦配资专业炒股投资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大小荧幕都掀起一股回望历史、缅怀先烈的热潮,带领观众在光影交错间走近那段烽火岁月。这边厢,《亮剑》《闯关东》《悬崖》等经典老剧集中展播,观众留言,“怎么看都看不够”“台词闭眼都能接”;那边厢,一些充满匠心的抗战题材新作横空出世,在视角、表现形式、镜头语言等方面让人惊喜。
随着影视艺术形态不断“上新”,抗战题材作品的类型更加丰富。例如,15日上映的纪录电影《山河为证》,在整合海量珍贵影像资料的基础上,首次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;《山河回响》《铁血英魂》等微短剧,以轻体量、接地气的方式讲述抗战历史,故事小而美,情感却浓烈厚重;动画电影《火凤重天》兼具“写意”与“写实”,再现了抗战时期重庆人民的生活图景,用“渝派”美学诠释民族精神……这些不拘一格的探索,扩大了抗战影视作品的触达范围,使得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所爱、找到共鸣。
讲故事的形式变了,故事的内容和视角也在发生变化。不难发现,很多抗战影视作品正在突破传统的宏大叙事框架,将镜头转向战争中的普通人:他们在战争中惊慌失措、苦苦挣扎,又于绝境中生发出无边勇气,凝聚起保家卫国、守望相助的巨大力量。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中,几位主角不是天生的英雄,起初只想靠为日军冲洗照片活下去,但日复一日地目睹暴行,活下去的意义变成了“把记录日军罪证的照片传出去”。电影《东极岛》中,当海岛平静的生活被战争撕开,“里斯本丸”号的惨状暴露在眼前,渔民们从“忍让求生存”到忍无可忍、奋起反抗,为民族的尊严劈开一条血路,为落难的战俘打开一条生路。个体命运的起承转合,让民族苦难变得可感、可触,也让“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”回荡在每个人心中。
以往,抗战影视作品多聚焦枪林弹雨的前线。其实,战场之外的交锋同样激烈。着眼文化战线,新剧《阵地》展现了一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以笔为枪、以舞台做战场的壮丽史诗;《风与潮》以抗战时期澳门的金融贸易战为背景,将当地爱国志士筹集物资、款项支持抗战的故事娓娓道来。全方位、多层次地讲述抗战,挖掘这段历史的其他侧面,从多角度解读民族精神,影视工作者大有可为。
此外,抗战影视作品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新趋势。比如,技术更炫酷——1:1还原的地下交通站、“里斯本丸”号货轮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,4K修复、AI着色等技术让历史影像得以数字化再生。再如,态度更较真——在不少影视作品中,从军装颜色到武器形制,从战场地貌到人物妆造,我们都能感受到创作者的真诚和用心。更为重要的是,脸谱化、娱乐化的内容少了,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沉下心来,走向战场深处、人性深处,从史实中挖掘特色鲜明的人物和故事,奉上发人深省的好作品。
时代在发展配资专业炒股投资,观众的选择更多,审美也更为多元。如何满足差异化的需求,在影视作品中讲好抗战故事,让主旋律题材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,让观众想看、爱看,值得每一位影视工作者思考。期待有更多优秀作品传达出我们对先辈的敬意,熔铸起以史为鉴、接续奋斗的昂扬精神。光影流转间,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抗战精神历久弥新。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